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前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开展现场教学

来源:人文社科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王海涛 赢博(中国):2024-04-03 人气:

4月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音教21级同学前往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开展现场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校园依山而建,山水交融,春色满园。国美党建文化长廊、校史馆、民艺博物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等空间错落地分布于校园之中。

师生们集体参观了校史馆和国美党建文化长廊。在校史馆,师生们徜徉在颇具历史气息的文化空间中,感受百年美院的建设历程。百年来,中国美术学院聚集和造就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刘开渠、颜文樑、吴大羽、倪贻德、李苦禅、李可染等都曾在这里撒播艺术的种子,留下耕耘的足迹。一份份泛黄的教职员名单吸引师生驻足,国画大师、教育家潘天寿的雕像矗立在展厅,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大家风范。多媒体交融的呈现方式展现了国美于抗战中辗转诸暨、贵溪、沅陵、昆明、呈贡、璧山等地办学的景象,一个个艰难办学的场景让师生们懂得了什么是“弦歌不辍”。改革开放后,大量的生动案例展示着美院师生突破创新,走出海外,为社会进步贡献国美力量,凸显了“为艺术而战”的精神。在国美党建文化长廊,师生们观摩了红色主题作品,其中的“浙商群像”让人印象深刻。该作品主要刻画了南存辉、马云、宗庆后、徐冠巨、鲁冠球、冯根生、徐文荣、李书福八个浙商人物,人物个体平行错落排列,相互照应。人物神态动作各有不同,突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精神气质,展现了浙商群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同学们还自发参观了图书馆二楼的雕塑馆。

小组研学是本次现场教学的新尝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抽签领取小组任务,聚合团队力量,完成小组作业。同学们或体会建筑样式,或思考一流大学建设,或采访美院学生,或参观民艺博物馆,或比较校园宣传文化,或以思政老师的身份重新设计现场教学场景。

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集体活动。胡瑾同学说,中国美术学院环境很好,贴近大自然,富有艺术气息,既有艺术之美,也有人文底蕴。通过思政课能够了解不同学校的文化历史,收获颇丰。李孟锃同学所在的小组是参观民艺博物馆,在该小组的回馈中写道:中国古代建筑承载着很多意涵,既有充盈精神世界的信仰,也有契合天人感应的观念,还有整合社会秩序的规制,亦有传承规矩绳墨的意匠。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域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多种地域文化和与之伴生的地域建筑样态。展览以建筑史、艺术史与博物馆学的最佳复合为基础,协同运用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等手段和方法,透过具体形态的历史构筑物,考察传统礼制及其在社会关系中的种种细节与变异,这令我们小组成员感到震撼,愿建筑史学术薪火不息,求索初心常存。徐靖喆同学说,学校很漂亮,建筑和生态绿植融为一体,感觉置身于天然氧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此次展馆思政课,马院教师借助学校周边丰富的人文资源,设计教学切入点,挖掘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思政元素,让师生们沉浸式体验不同的艺术气息,开展任务式现场教学,是“行走的思政课”的春天版。这次教学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大力支持,加强了校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