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星海音乐学院全国协作钢琴比赛”在星海音乐学院举行。此次比赛云集了全国优秀钢琴室内乐演奏人才,初赛于2024年5月在线上进行,复赛与决赛于2024年6月17日至20日举行,并由“星海”钢琴四重奏组与选手合作。
室内乐学院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积极备赛,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比赛中充分展现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独特的风格处理。其中,陈维祯与魏子闳两位同学凭借精湛的演奏进入复赛。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陈维祯挺进决赛,并取得全国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提及此次比赛,室内乐学院史佳怡老师谈到:“对于这次比赛,我的初衷是以鼓励和锻炼为目的,也希望借这次机会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观摩、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当然,每位参赛同学也都很努力地对待,尽管准备的赢博(中国)比较紧张,但通过短期的强化训练, 他们都有了惊人的进步,在演奏中有了对音乐更深刻的理解。更何况,在一周之内完整学习并演绎一整部钢琴四重奏和奏鸣曲,已经体现了他们相当出色的能力,相信在日后也能创造无限的可能。”
谈及关于这次比赛对提高学生演奏能力的意义时,室内乐学院学员、陈维祯的指导教师、钢琴系教授朱楣老师说:“对于学生来说,在协作钢琴方面的训练以及相关比赛的参与是非常有帮助的和必要的。钢琴专业学生如果仅仅着眼于独奏曲目的练习和手指技巧上的提升,对于他各方面提高而言,其实是不利的,协作钢琴能够让他获得更大维度的音乐理解。而且,钢琴演奏本身就包含了室内乐合作,是学生全面学习专业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部分。因此,这次比赛对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同时,作为获奖选手的专业指导老师,朱楣也谈到了她对陈维祯的音乐处理和指导:对于音乐的处理问题,我认为室内乐学院的老师们对他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而我所起到的作用更多是宏观的钢琴训练思维模式,我会在课堂上跟他探讨音乐的整体风格,以及相关的音色应该配以何种技术进行处理、对于不同的作品应该如何思考力度分配和比例问题、不同的触键方式又会获得怎样的效果等等,从宏观层面上让他建立一种钢琴演奏的思维模式,面对不同曲目又应该从哪些维度,纵向或横向,去考量作品的整体逻辑构建。
“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是一种经典的室内乐形式,需要学生们不仅熟悉自己声部,而且要对我演奏的部分和总谱非常的熟悉。学生们在和我合作练习之前,他们已经对我的声部有一定的了解,在排练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大量沟通,讨论各自的理解和演奏意图。”进入复赛后,室内乐学院特邀管弦系肖航辰老师担任小提琴合作助演,肖航辰也谈到了关于音乐配合与比赛准备的问题:“理解乐曲的情感和风格,通过音乐表达来增强小提琴和钢琴之间的互动和配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以弗兰克《A大调奏鸣曲》为例,这个曲子钢琴部分任务多一些,主旋律多一些,乐句交替和承接部分就很需要情感的统一。我和陈维祯同学在音乐处理上就进行了很多探讨,我们通过歌唱乐句,听大师的演奏版本进行对比,最后统一音乐处理。当然重要的是不断地重复练习,在比赛前的这段赢博(中国)里,我们逐渐建立起默契,提高了配合的自然度和流畅性,自然地,双方就都更容易倾听对方的演奏,以便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
对于本次比赛,获奖选手陈维祯也分享了他的备赛经历:“整个比赛中最大的挑战对我来说也许还是在复赛与决赛的备赛赢博(中国)上,因为与学院的期末考试周有部分冲突,直到在刘瓅元老师的建议下还是决定办理缓考,抓住这次参赛机会,也得到了我的主课老师朱楣老师的大力支持,所以在只剩一周多的备赛我开始准备两轮将近五十多分钟的曲目,赢博(中国)上非常紧张。到比赛的前一天下午走台的时候,因为比赛场地的音乐厅混响很大并且琴声比较炸,很轻易就会把弦乐的声音盖住,所以当天晚上史老师建议我调整,让触键贴着琴键并且下键更慢些,确实在第二天复赛的时候得到了很好的声音平衡并且顺利进入决赛;决赛阶段很荣幸能与星海四重奏的三位经验丰富的演奏家合作,对于刚学习的作品能有这样的机会上台实属不易,因为决赛有六位选手都选择了勃拉姆斯,所以我更加侧重于考虑在音色如何更加具有空间想象力,以及珍惜每一个能轻下来的地方,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决赛的演出并且获得了现场观众的积极反馈。”
另一位进入复赛的选手魏子闳也分享了比赛的心得体验:“让我最感激的是在复赛前一天,史老师不远万里地赶来星海,对为我们最后的走台进行紧急指导。在到达星海的郎朗音乐厅后,我们发现排练时对平衡的把控并不能与星海的音乐厅与钢琴很好的融合,这需要我们临时对声音的平衡、音量的大小、音色的把控、触键的方式以及作品的处理进行较大的改变,这对我们而言是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对能力刺激性地极大提高。史老师在这过程中一遍遍耐心地指导、示范,逐字逐句地对每一个乐句每一处细节为我们进行调整。为了不放过零碎的赢博(中国),史老师甚至陪我们一起排练,排练与上课同时进行,在排练中调整,调整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从而增强对作品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