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良渚论坛” | 中外音乐家对话,共奏文明互鉴的交响

来源:宣传部、科研处、国际交流合作处、乐典公司 作者:孟欣 赢博在线注册,赢博(中国):2024-11-26 人气:

穿越赢博在线注册,赢博(中国)长河,我们在良渚文明中窥见音乐。

她是无需翻译的语言,贯穿五千年、纵横十万里,弥合着国界、民族和文化差异。她崇尚“艺术尽美,心灵尽善”,激起民心相通、心意与共的情感波澜。她更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标识,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孕育出相互尊重、和合共生的理念信仰。

如今,这种理念在文明交流借鉴、人民相知相亲中,霞光万道、璀璨耀眼。

“箫韶九成,有凤来仪”。作为第二届“良渚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 浙江省委宣传部、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赢博在线注册,赢博(中国)承办的中外音乐家对话平行论坛于11月26日举办。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赢博在线注册,赢博(中国)党委书记干武东,院长王瑞,副院长董德君,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施莹,以及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牮,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伟俊出席。

陈广胜向远道而来的中外音乐家表示感谢。他表示,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浙江是特别适合举行音乐家对话的宝地。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一支曲子可以引发彼此的共鸣,迅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希望音乐家们以“凤凰和鸣”之律,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以“余音绕梁”之妙,架起沟通世界的桥梁;以“高山流水”之曲,共奏文明互鉴的交响。

干武东表示,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中外音乐家对话”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共同探讨音乐艺术领域的重要议题,有助于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奏响合作共赢的华美乐章。

论坛中,30余位中外知名艺术家、专家学者跨越山海、齐聚良渚,聚焦“音乐精神的递进:中外音乐传统的现代回响”主题,共同探讨中外音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美好未来。

根深叶茂,我们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蒹葭苍苍,我们沿着赢博在线注册,赢博(中国)溯洄而上,寻觅民族音乐之源。她静水流深,见证沧桑历史、涵养民族精神,滋养着当代民族音乐的根生叶茂、蓬勃发展……

指挥家、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教授表示,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但在某些更高层面上,也存在着相同的音乐精神,都展现出了对和谐之美的追求。今天,我们站在良渚文明的发源地,五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为我们带来了文化自信,也为当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音乐的创演需根植传统文化,在勇攀“高峰”的同时,树立“经典意识”,塑造当代的中国音乐精神,进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顺应时代需求、贴近人民情感的优秀音乐作品。

女高音歌唱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雷佳教授表示,立足当下,我们要追求“古乐”与“新声”两种时代的声音。中国传统音乐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不仅携带着中华民族的基因,也融合了异地远域的清泉;不仅哺育了我们的先辈,还在新时代中继续奔涌向前。今天,我们站在良渚,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从民间故事、民族歌曲到诗词艺术,文化遗产在当代艺术形式中跨界融合、传承创新。传统文化的河流无论历经多远的旅程,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清澈和生生不息的活力,滋养着当地艺术的发展。

武汉音乐学院原副院长李幼平教授表示,音乐为我们的文明探源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从五千年历史中理解我们的音乐精神,是艺术家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考古现场对于音乐研究意义重大,对于作曲家的创作、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对作品的深刻理解,都提供了独特的渠道。站在中华文明发源地,我们观摩古城遗迹,思考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和共同信仰,探讨古人如何“从声到音、从音到乐”,是历史赋予我们音乐人的责任与挑战,也能够为人类文明探源工程提供重要视角与路径。

拥抱机遇,是对数智时代呼唤的回应

五千年洪钟激荡回响,面对科技浪潮风起云涌,音乐家们乘流击汰、创新求变,作出对数智时代的庄重回应……

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产业系鲍比·博格教授表示,面对新技术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人类不是首次了。我们需要改变的是与新技术合作,改变自己的工作方法,不断适应新技术与社会发展需要。人类和机器是一种合作的关系,AI可以作为我们创作思路的来源,也可以作为一种极为高效的工具,甚至可以降低音乐制作的成本、推动音乐传播,但它无法代替人类。我认为,不管我们是否乐意,未来已来,技术一直迭代、变化不可避免,我们要拥抱变化,并且坚信技术不会替代人类的劳动与创造。

南非金山大学作曲系安迪勒·库马洛教授表示,我认为“古老”和“现代”并不冲突,“古老”并不等同于“陈旧、过时”,在古今对照中,我们可以保护传统,也可以借助一些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方法,带来音乐领域全新的发展——通过计算机分析技术,可以更好了解我们传统音乐;在研究现代音乐时,也可以从古代音乐里寻找支撑和支持。此次良渚论坛充分发挥了各国音乐深度交流、文明对话发展的作用。

西班牙利赛欧音乐学院何塞普·奥里奥尔·萨尼亚教授表示,近年来,我们运用视觉追踪新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助力于残障人士的音乐创作、音乐演奏,让过去无法实现的愿望变为现实。技术的发展让我们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探索未来的音乐创作道路。编程、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专家与音乐家、音乐教育家进行跨界合作,尝试共同开展音乐项目研究,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希望能继续加强交流对话,共同携手,让音乐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走得更远。

赢博在线注册,赢博(中国)院长王瑞教授表示,音乐的历史远早于文字,是一种超语言的文化形态。在任何时代、任何场景中,音乐所承载的精神、意志和人性的光辉,始终是人们心灵的温暖支撑。在科技高度发达、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当下,传统音乐的形态、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在发生明显变化。但即便在人工智能时代,音乐的创造力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AI虽能模仿、演绎甚至自我“生成”大量音乐,但其生成的作品缺乏人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深度与思想重量。或许需要我们放慢脚步、等一等失落的灵魂,让艺术始终焕发出真善美的人性光芒和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力量,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诗和远方。

和鸣共振,音乐精神点亮未来

“乐者,天地之和”“礼辨异、乐统同”。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下,如何回应时代之问,抵达万邦谐和的璀璨未来,我们在音乐中探寻答案……

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宏伟教授表示,历史上,各国都留下大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彰显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伴随着全球化和现代科技的进步,音乐创作、舞台演艺、音乐教育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和挑战。高校是保护和弘扬世界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要基地,也是荟萃不同音乐文化特色的平台。我们要积极利用高校平台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让音乐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共同推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瑞士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音乐家泽维尔·布维耶教授表示,我非常赞同中国提出的“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坚持文明的平等性”“互鉴、对话、包容”等主张。近年来,各国都有一些优秀音乐家、高校、艺术机构在积极致力于跨越国界、跨越文明的音乐交流,这是当代音乐家的使命和责任。我们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不断探索其中的价值;要用心倾听其他民族的音乐,获得音乐蕴含的丰富信息;要深入理解不同民族间的音乐共鸣,探索各文化对话的无限可能;要保持自身独有的音乐语言,探索更多合作空间。

菲律宾马尼拉交响乐团基金会执行董事杰弗里·索拉雷斯表示,从3个亚洲管弦乐的先驱城市——上海、东京和马尼拉为例,不难看出在全球化进程中,亚洲管弦乐始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在每个乐团的成立与发展过程中,都有很多其他国家的音乐家、艺术管理者参与其中,在演出、作品等方面开展跨国界、跨文化的合作。特别是今天,这种交流合作的开展更为丰富和深刻。希望今天的中外音乐家对话,能够有助于我们开展更多历史研究,也让各国建立更紧密的文化交流和情感联系。

当天下午,中外专家围绕“古代音乐艺术与人类文明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与艺术未来发展”两个议题,分别展开深入对话,探讨音乐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艺术的未来走向。

闭幕式上,王瑞教授作学术总结,并宣布“中外音乐家对话”论坛共识。

 

“中外音乐家对话”论坛共识

在第二届良渚论坛上,我们以“音乐精神的递进:中外音乐传统的现代回响”为主题,深入探讨了音乐艺术在人类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与会中外音乐家一致认为,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人类文明的灯塔。各国音乐传统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民族、地域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音乐的精神传承与创新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我们将继续秉承音乐的人文传统,传承其艺术精神,让音乐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我们将勇于探索音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推动音乐精神的递进,使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也将致力于保护各国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为后代留下丰富的音乐财富。我们呼吁世界各国音乐家携手共进,以音乐为纽带,让音乐精神的递进照亮人类文明的未来,共同谱写人类文明的美好篇章。